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首次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中國“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描繪出新藍圖。
信用體系建設與這五大發展理念緊密結合。如果說“創新“是未來發展的原動力,“信用”則是動力的保障;如果說“協調”是發展的總原則,那么“信用”則是原則的基礎;如果說“綠色”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那么“信用”則是這生命力的養分;如果說“開放”是發展的態度,“信用”則是這一態度的精神內核;如果說“共享”是發展的目標,“信用”則為這一目標提供了堅強的基石。
社會信用體系是現代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治理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全的社會信用體系可以使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各個環節的參與者和管理者,方便、快捷、全面地獲取市場主體的真實信息,從而實現對守信者的褒揚和激勵、對失信者的限制和懲罰。
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性工程,是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徑,同時是激發市場活力和創新動力的必要條件。
信用建設,國家治理體系大棋局
政策頻出,是因為在國家治理體系大棋局中信用體系建設已經成為一個關鍵。《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關于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的意見》、《征信業管理條例》、《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建設總體方案》、《關于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見》、《關于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若干意見》、《關于“先照后證”改革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意見》有關信用體系政策的頻繁出臺顯示出國家層面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視。
這一系列系列政策法規和制度規范囊括了包括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司法公信在內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以政務誠信示范引領全社會誠信建設。總思路是把社會各領域都納入信用體系,推動地方、行業信用信息系統建設及互聯互通,依法使各類社會主體的信用狀況透明、可核查,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讓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寸步難行,使失信受懲的教訓成為一生的“警鐘”,通過持續努力,打造良好信用環境。
在實施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人民銀行作為國務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牽頭部門提出了加快建立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發展多種形式的信用服務業。建立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體系、建立以公示為手段的社會監督機制、探索以市民“誠信卡”和信用積分為基礎的信用產品、建立以大數據評價為基礎的考核評價體系、建立社會參與的文化建設和輿論引導體系、建立城市政府為主導的示范創建推進機制、打造具有創新精神和專業能力的工作隊伍、推進法規制度和標準規范建設等十大關鍵舉措。
中央和國家有關部委相繼簽署了《“構建誠信、懲戒失信”合作備忘錄》、《關于對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當事人實施聯合懲戒措施的備忘錄》、《失信企業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合作備忘錄》,積極構建失信懲戒聯動機制,加大對違法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
“五位一體”,構筑誠信陜西的推進框架
“十二五”時期,我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建設“誠信陜西”為目標,把握規律,開拓創新,扎實工作,積極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各方面取得明顯成效,為今后深入推進奠定了較好基礎。
以信用法規制度建設為保障、以信用信息平臺建設和信用信息征集共享為基礎、以信用組織管理體系建設為支撐、以信用宣傳教育和科研為重要手段、以解決社會失信問題和提升社會主體綜合能力為重點任務的“五位一體”工作構架,這五個方面相輔相成,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對全面構建社會信用體系形成有效支撐。
信用法規制度建設方面,《陜西省公共信用信息條例》、《陜西省企業公共信用信息征集共享技術規范》、《關于在行政管理事項中使用信用記錄和信用報告的實施意見》、《陜西省企業綜合信用等級評價規范》、《陜西省社會信用服務機構從事企業綜合信用等級評價業務管理辦法》、《關于落實<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促進企業誠信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全面推進“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關于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實施意見》、《關于做好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等信用信息公示工作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法規制度和標準規范先后出臺。
完成了《陜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征集共享目錄》、《陜西省政府管理信用信息應用目錄》、《陜西省企業信用監督管理辦法》、《陜西省違法失信“黑名單”信息共享和聯合懲戒辦法》等政策法規的調研起草工作,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導、市場服務、企業自律、社會參與的信用體系建設推動機制。
信用信息平臺建設和信用信息征集共享方面,法人和自然人兩大基礎信用數據庫相繼建成,企業信用信息率先整合入庫,其他法人(組織)和個人信用信息征集工作已全面啟動實施,市場主體登記備案、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稅收繳納、社會保障、榮譽獎勵、失信被執行人、行業“黑名單”等信用記錄不斷健全,“信用陜西”網站的宣傳和服務窗口作用進一步加強。
在此基礎上,陜西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務體系逐步形成。在平臺建設上,陜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經過不斷擴能升級,已由初期的省級平臺跨越成為全省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具備了較為完善的信息采集、數據傳輸、比對核查、統計分析、監測預警等系統功能,逐步實現了各級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及相關組織的互聯互通和信用信息共享,并與省工商局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實現了有效銜接。
目前,陜西省信用信息平臺已成為我省連接部門最多、信息范圍最廣、服務功能較強的政務信息平臺,并已在信用信息征集整合和應用服務、政務信息交換共享和企業信息公示公開、服務“三證合一”和“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和各部門工作協同以及落實違法失信聯合懲戒、市場主體信用承諾制度等方面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信用組織管理體系建設方面,2007年,省政府確立了以省發展改革委為牽頭部門、省信用管理辦公室為信用管理機構、省聯合征信中心為信用信息工作機構的省級信用體系建設組織構架。各設區市陸續設立了本市(區)信用管理機構和信用信息工作機構,省級有關部門明確了信用工作責任處室和聯絡員,初步形成了省市聯動、部門協調的信用工作組織體系,并在協同推進全省及各地區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省政府每年制定工作要點,明確年度目標和工作任務,統籌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各方面工作,各地區、各有關部門不斷加強各項具體工作的對接協調,積極推進信用信息開放共享,在行政管理事項中帶頭使用信用信息和第三方信用評價、信用報告等信用服務產品,推動建立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有效提升了政府管理的規范化和科學化水平,促進了信用服務市場的發展,增強了市場主體的信用意識。
信用宣傳教育和科研方面,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大力宣傳社會信用建設的重大意義和政策法規,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和誠信創建活動,積極營造共建“誠信陜西”的社會氛圍。
據了解,省信用辦與西安財經學院聯合成立了陜西省信用研究中心,為我省創造性地開展信用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有關高校通過在相關專業開設信用管理課程和在研究生教育中增設信用管理方向,推動了信用專業人才的教育和培養,已有部分研究生走上工作崗位。西安高新區作為全省首家信用體系建設綜合性試點園區,在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建設、社會化信用信息征集共享和應用服務、園區發展方式和管理體制創新、市場信用環境優化和企業綜合競爭力提升等方面積極探索創新,為全省信用體系建設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
解決社會失信問題和提升社會主體綜合能力方面,針對近年來經濟社會中屢屢發生的食品安全、藥品安全、生產安全、制售假冒偽劣產品、侵犯勞動者權益、破壞生態環境、不執行法院有效判決、不依法納稅等社會影響大、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失信問題,我省積極推進重點行業領域信用建設,采取專項治理、聯合執法、失信曝光等有效措施不斷加大失信懲戒力度,如食藥監、商務、環保、住建、交通、水利、農業、民政、稅務、海關等部門先后出臺了行業信用建設的指導性意見,工商、稅務、食藥監、農業、安監等部門建立了行業“黑名單”制度,法院、稅務、環保等部門及時向社會公布違法失信信息,檢察院不斷加強和改進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工作,質監部門建立了重點產品生產企業質量信用檔案,公安、商務、食藥監等有關部門聯手查處、懲治制假售假行為,法院與國土、工商、公安、銀行等部門和單位對失信被執行人實施聯合查控,人社、住建、公安、國資委等部門聯合組織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專項檢查等等,收到了良好成效。
我省按照“政府推動與市場引導相結合、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政府監管與社會監督相結合、宣傳教育與失信懲戒相結合”的基本原則,以企業信用建設為重點、個人信用建設為基礎,統籌全局,系統謀劃,率先在公共信用信息共享、行政管理信用信息應用、企業信用信息公開、第三方企業綜合信用評價、多部門信用獎懲聯動、失信“黑名單”曝光等政策法規和體制機制建設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突破。
為了培育良好的信用市場。通過引進和培育信用服務機構、推行第三方企業綜合信用評價制度、推動政府部門帶頭使用信用服務產品等有效措施,促進了信用服務市場的發展,社會資本投資創設信用服務機構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國內知名信用服務企業紛紛來陜設立分支機構或加強力量拓展業務,在全省各地開展征信調查、信用評估、信用管理咨詢業務的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數量大幅增加。
系統策劃,科學全面構建信用體系
我省在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中,遵循信用建設的內在規律和自身特點,不斷加強統籌規劃和創新實踐,從重點方面入手,逐步形成信用體系的科學內容構成,使“誠信陜西”建設朝著積極、合理、有效的方向科學發展。
科學全面構建誠信體系,需要系統思考,其中政務誠信、司法公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誠信理念五方面囊括了誠信建設內容各個方面,不僅具有實際可操作的意義,而且為社會誠信建設的推進提供了全面的思考和考核方向。
加強政務誠信建設。就是要各級政府及其部門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堅持依法行政,完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嚴格履行對社會的承諾,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發揮表率作用,提升政府公信力。完善政府守信踐諾機制。把政務履約和守諾服務納入政府績效評價體系。建立公務員誠信檔案。支持、鼓勵信用服務機構、信用研究機構等第三方機構依據政府公信力評價基準性標準建立科學的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
加強司法公信建設。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加強法院、檢察院、公共安全領域、司法行政系統以及司法執法和從業人員信用建設,推進司法公開和執法規范化建設,嚴密執法程序,堅持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提升司法公信力,樹立司法權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推進公開公正司法。依法加大審務公開、檢務公開、警務公開和司法行政信息公開力度,推行“陽光辦案”、“陽光執法”,加強信息共享,提高司法透明度。
加強商務誠信建設。以企業信用建設為重點,以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商務運行成本、提升商務主體信用水平和綜合發展能力為目標,全面建立事前信用承諾、事中信用分類監管、事后信用聯合獎懲的新型市場監管制度和工作機制,深入推進商務誠信建設,營造規范有序、公平競爭、運行高效的市場經濟秩序。健全市場主體信用記錄。實施行業信用分類監管,加大重點領域失信懲治力度,全面推行第三方企業綜合信用評價制度,推動企業加強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
加強社會誠信建設。以個人信用建設為重點,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為目標,全面推進社會誠信建設,努力構建遵規守法、誠實信用、和諧友愛的人際關系,讓人民享有安全、穩定、有尊嚴的美好生活。建立個人信用檔案,推行個人信用積分管理,推廣使用個人信用報告,加強重點人群信用監管,加強民生領域信用建設。
誠信理念建設。就是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信用成為社會運行基礎,讓誠信成為人們的基本思維方式。誠信理念,首先要以中國傳統的以“誠”為先,以“誠”待人的思想來引導人,孔子有言“言必信,行必果”。為此要在社會上加大宣傳誠信精神,同時將誠信教育引入校園;其次,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誠信文化,為社會誠信提供必要的社會導向。
|